空运赋能:打造战略供应链的核心韧性

简介

面对日益难以预测的全球环境,供应链面临着兼顾效率和韧性的双重压力。空运,作为一种关键的策略,正日益成为强化供应链韧性的中坚力量。它在其他运输方式受阻时,能够提供敏捷的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2月,空运需求已连续1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货运量同比攀升11%。1

本白皮书将深入探讨曾经仅被视为应急手段的空运,如何在当今全球供应链中成为应对中断和保障韧性的中坚力量。

当今的龙头企业已经认识到,将空运纳入战略规划不仅是应急方案,更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主动举措。随着全球互联程度加深,单一区域性中断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迅速升级,冲击到整个供应链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企业陷入瘫痪,无法高效运营。

这些挑战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韧性和效率并不相互排斥。事实上,构建韧性供应链对于保障效率、降低长期成本和把握新机遇至关重要。调查显示,有 83% 的受访高阶主管表示,供应链韧性与网络安全同等重要2

尽管中断仅会对个别企业造成直接影响,但其占近期全球通货膨胀的比例约达 60%3。这充分表明,强健的供应链对更广泛的经济稳定不可或缺。

凭借无与伦比的速度、灵活性和可靠性,航空货运在应对当今互联世界普遍存在的各种中断问题时展现出显著优势。

速度,即战略

空运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无与伦比的速度。空运货物通常能在一到四天内到达目的地,即使是跨国运输也是如此。这与海运形成鲜明对比:根据贸易通道的不同,海运往往需要数周乃至数月才能完成运输。

快速运输不仅便利,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优势,能够避免代价高昂的生产中断。缺少关键零部件时,空运的快速补货能力可避免制造环节出现重大停工,从而帮助企业规避数百万量级的潜在经济损失。

此外,空运也在实现“准时制”(JIT) 补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使库存水平降至最低。当不可预见的延误或短缺威胁到准时制系统的运行时,空运便可作为快速补货机制及时响应。

空运无与伦比的速度可防止生产线停工,实现准时制补货,并保持高时效性货物的新鲜度。

 

除制造业外,空运对于医药产品、高科技零部件以及新鲜果蔬、海鲜、花卉等各类易腐物品等高时效性货物也同样不可或缺。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快速运输对保持产品的新鲜度、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灵活性和全球覆盖

空运网络在面对大范围中断时展现出了关键的敏捷应变能力,这包括绕过港口或整个受影响地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红海危机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当时,紧急货物迅速从海运转为空运,有效避免了可能长达数周的延误。

虽然这种改道可能会增加成本(据估平均会增加 15%–20%),并导致轻微的交付延误,但当传统运输路线不可行或风险较高时,这样做可以确保供应的连续性。

航空网络可以绕过拥堵的海港、避开物流中断的区域,并在传统路线失效时开辟新市场。

 

此外,空运能在数小时内打通全新遥远的市场,助力企业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敏捷供应链,在全球关键航线上实现高效布局。这对于寻求市场拓展的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当其他运输方式难以交付时,空运能提供确定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空运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使其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航空运输素以运行稳定著称,这主要得益于严格的空中交通管理和固定航班时刻表的严格执行。这种固有的可靠性为企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确定性,使运营更具可预测性,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延误。

核心优势:基于场景的对比分析

运输时间紧迫的物品 偏远地点 高价值货物
速度 防止生产中断 绕过地理障碍 将盗窃或损坏的风险降至最低
灵活性 借助包机服务及多样化的航班频次满足紧迫交期 灵活航线,无惧极端挑战 满足特殊处理要求和交货时间窗口
可靠性 严格执行时刻表,确保运输时间可预测 为偏远地区提供稳定服务 具备高标准处理流程的安全环境
 

传统上,供应链专业人士一直将空运置于次要地位,仅在海运或陆运无法满足紧急交期时,才会采用这一高成本解决方案。然而,这种被动应对的方式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可能反而会导致成本上升。

要就运输方式做出真正明智的决策,就必须从总拥有成本的视角对运输方式进行全面评估,而非仅仅关注即时运费。这种整体性视角揭示出,尽管空运每公斤成本较高,但在众多战略场景中,它可能反而是最具经济合理性的选择。

航空货运的真正力量,不仅在于化解危机的能力,更在于它能优化日常运营、提升效率并推动持续增长。

 

释放营运资金

无论是处于运输途中还是仓储状态,积压在库存中的资金都是巨大的财务负担。库存持有成本包括与仓储(租金、水电、人工)、保险、过时贬值、损坏有关的费用,以及本可用于投资增长计划或其他盈利项目的资本机会成本。

海运通常需要 30–60 天的运输时间,必然会导致长期占用资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运只需 1–4 天即可送达货物,可大幅提升库存周转率。

这种快速运输能直接转化为可观的成本节约。通过缩短货物在供应链中的停留时间,企业可以以更精简的核心库存运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量昂贵的仓储空间的需求。

空运作相当于一种“快速补货”机制,可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保持较低的安全库存水平,同时保持在需求激增或发生轻微中断时快速补充关键物资的敏捷性,这既能避免因缺货造成高昂损失,又无需永久性地增加昂贵的仓储空间。

抢占市场份额,获取营收先机

对于快速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短暂或具有季节性需求的行业而言,率先进入市场或快速响应新兴趋势意味着可斩获超比例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这一点在高科技电子产品行业尤为明显,因为新机型很快就会取代旧机型;时尚业也同样如此,其发展受着短暂季节性潮流的驱动;医疗保健行业又何尝不是,及时交付新药品不仅能挽救生命,还能确保专利优势。

空运的高效使企业能够在短短数日内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并及时响应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满足的紧急客户需求。对于高价值或高时效性货物而言,延误(指错过市场窗口期)的代价往往要远远超过空运较高的直接运输成本。

防止灾难性生产中断

在许多现代制造业和工业领域,企业运营有着高度同步的时间安排。它们通常采用准时制库存模式,零部件必须在需要组装时按时送达。

停工所造成的财务影响往往极为惨重,远远超过快捷运输的成本。据估算,普通企业在十年内因供应链中断而遭受的损失可达到近半年的利润4。这一数据凸显了停工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

而空运可以对重要零部件或材料进行快速、精准的补货,是防止此类灾难性损失不可或缺的手段。

保障销售业绩,维护企业声誉

除了直接运营成本外,库存延迟还可能导致错失销售良机,在销售旺季、产品发布期或其他关键销售窗口期就更是如此。

以园艺用品为例:如果这些商品在当地种植季结束很久后才到货,那么零售商将不得不对库存进行大幅打折销售,任由过季商品占据宝贵的货架空间,或是将存货储存一年,这不仅将挤占本就有限的仓储空间,还将产生额外的库存持有成本。

将空运纳入日常战略(而非仅作为应急战略)的做法需延伸至供应链网络本身的基本设计和持续优化。

主动运力管理

最成功的企业将空运运力视为战略资产。这表示无论是在常规期还是高峰期,都需要确保舱位的成功分配。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供应链的保险,即为确保在出现商机或中断时能快速行动而买单。

精明的货主会在淡季与承运商预先谈判运力包板,以便在旺季舱位紧张、费率飙升时占据优势。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成本建模。

先进的运力管理工具(通常由人工智能和历史数据驱动)使货主和承运商能够优化库存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代价高昂的卸货情况。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运营效率,还能确保优先处理关键货件,从而降低瓶颈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可用货舱的价值。

合作关系

要与供应商 [包括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3PL)] 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关系,就必须摒弃针对每批货物进行费率比价的传统做法。

唯有将自身视为客户战略伙伴的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商,才能提供真正顶级的服务,因为他们专注的从来不只是运输,而是客户的整体成功。

长期合作关系所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有竞争力的费率。主要供应商能够提供对运力趋势、路线优化和潜在中断的洞察。他们更有可能满足特殊处理要求,在高峰期优先处理货物,并针对独特的货运挑战制定定制化解决方案。

克服可持续性挑战

空运面临着碳足迹方面的挑战。由于喷气燃料是碳排放最密集的运输方式之一,空运行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在速度和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喷气燃料是交通运输领域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这种意识正在推动航空公司和货主探索可持续航空燃料、碳补偿方案和更省油的飞机。主流航空公司和货运运营商正在投资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与传统喷气燃料相比,SAF 最多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80%5

业界已设定目标,许多承运商承诺,到 2030 年将用 SAF 替换至少 10% 的传统燃料6。不过,这些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对重大生产和成本难题的克服。与此同时,飞机制造商也在不断更新机队。

对于货主而言,碳影响的可视化为明智决策奠定了基础。选择具备强大数据能力的供应商,是跟踪碳排放和其他可持续性指标的关键所在。这种透明度使企业能够在速度、成本和环境影响之间精确权衡。

韧性供应链依靠技术和数据的战略整合来进行明智决策,尤其是在空运方面。这种方法的基石是全球运输管理系统 (TMS)。该系统具有实时可视化,能够为制定没有运输方式偏向的路线规划策略提供所需工具。

如今,这项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货物跟踪。开发人员正在将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嵌入 TMS 平台,以提供先进的功能。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分析可分析历史数据、天气模式和市场趋势,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需求,并在潜在中断发生之前就加以识别。这使供应链管理者能够主动调整货运路线或策略,而非只是被动应对问题。

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了这种整合所带来的切实优势。报告指出,将人工智能嵌入运营可使库存减少 20%–30%,并能将物流成本降低 5%–20%7。这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力,并减少延误造成的高昂损失。

全球 TMS 的主要优势

TMS 如同物流运营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实时呈现所有货物的情况。就增强空运韧性而言,TMS 主要具有以下关键优势:

  • 实时可视性
  •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工具
  • 沟通效率提升
  • 明智决策
  • 动态路线优化

探索我们的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供应链不会偏重某一种运输方式

创新型企业不会默认选择海运或空运,而是会采用不偏向任何运输方式的路线规划方法,根据每批货物的独特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案。

这一策略的运作以两个关键信息为起点,即货物何时可以提货,又需要在何时抵达目的地。从这些约束条件倒推,便能确定最佳运输方式或最佳运输方式组合,以及所运输产品成本占货值的可接受百分比。

运输方案的选择范围可能包括性价比较高的海运、海空联运乃至不同级别的空运服务。后者价格更高,但速度更快。与多式联运供应商合作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轻松切换服务级别。

例如,如果生产延误压缩了可用的运输时间,那么原来计划海运的货物可以迅速转为空运,而无需进行复杂的重新规划,这一切都得益于 TMS 提供的数据和洞察。

全球供应链格局已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从单一追求效率转向兼顾效率和韧性的双重任务。

空运远不止是一种应急措施,它更是构建新时代韧性供应链的强大战略工具。其无与伦比的速度、灵活性和可靠性是关键资产,能够防止高代价情况的发生。

 

尾注

  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航空货运市场分析》(Air Cargo Market Analysis),2024 年 12 月。
  2. Supply Chain 24/7,《调查:商业领袖将供应链韧性列为重中之重》(Survey: Business leaders rank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s top priority),2025 年 3 月。
  3.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全球供应链压力与美国通货膨胀》(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s and U.S. inflation),2023 年 6 月。
  4. 麦肯锡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Risk, resilience, and rebalanc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2020 年 8 月
  5. Sustainable Aviation Futures,《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规模的挑战与机遇》(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scale-up of SAF production),2025 年 4 月 29 日
  6. 同上。
  7. 麦肯锡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配送业务》(Harnessing the power of AI in distribution operations),2024 年 11 月。
 

OnThisPage